樹谷文化基金會第16期 編輯室報告
樹谷季刊即於本期落幕,未來刊物將以新的面貌記錄基金會訊息。今年2015年位於樹谷園區活水路3號,一座白色外觀建築物體,即將落成啟用,這是南台灣地區由在地企業捐贈建造的環境教育學習場域,稱為『樹谷考古暨環境教育中心』。本期刊物以樹谷專題做介紹,介紹環教中心建築物體興建過程、主體活化及未來發展,延續環境友善的生態理念,朝向先民文化和永續環境的核心價值努力。
樹谷文化基金會致力社區營造工作,陪伴社區共同成長及活化各里社區的在地特色。本期刊載大洲水空間意象的施作源起和記錄,邀集社區居民共同完成一座水牛的意象,這是大洲里最後飼養的最後一頭水牛。白蓮霧故鄉社內社區,去年完成庄內健行步道網絡,結合農村再生活化活動,帶領民眾走訪志工們自力營造綠美化點,利用堤防洋蹄甲樹蔭道辦理表演活動,同時安排有趣的diy紙黏土,讓大家學做毛豆寶寶,適合親子互動。
去年歲末聯歡晚會,基金會董事長邀請到美國晶晶兒童合唱團參與演出,於樹谷音樂廳舉辦「喜樂音符 讓愛飛揚」,更結合基金會鄰近的友好團體,社內社區、中榮社區、蘆啟智中心等共襄演出。這場晚會溫馨感人,看到每一位上台表演的人員,快樂表情,散發自信,每段演出都是最溫暖感動的氛圍。
時間的魔法師-2015年樹谷考古營活動,圓滿結束。基金會學習設計活動方案,結合樹谷園區考古遺址特色,模擬考古探坑體驗教學,帶給孩童們不一樣的營隊活動,這也是基金會推動考古文化及環境教育的使命,朝向多樣性的活動內容,讓大家從台南文化環境體驗開始,培養友善環境的樹種籽。
回顧樹谷季刊自2011年6月創刊,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。感謝時常翻著紙本刊物閱讀的四方讀者,和我們一起在這塊領域範疇,咀嚼呼吸著相同的氣味,結束是邁向開創的另一個起點,未來將以新的面貌延續分享基金會動態訊息。(鞠躬)。
發行月份:2015年3月
出版單位:( 奇美集團 ) 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
發行人:董雅坋
編輯:陳羽婕、陳冠豌、李雅慧、巫嘉綺
美術設計:解構創意廣告設計
製版印刷:裕華彩印有限公司
樹谷季刊邁入第四個年頭了,若想索取紙本刊物,可至本會、台南市政府市民服務中心、樹谷園區服務中心、南科管理局服務台索取(數量有限,發完為止),或來函附上回郵信封,也歡迎下載電子版刊物閱讀珍藏。
Tree Valley 16 (2015.3) (全文PDF檔請點選此處,將新開視窗)
精彩內容
樹谷專題
¨ 樹谷考古暨環教中心
¨ 綠建築簡介
¨ 環教中心綠樹圖鑑 台灣原生樹
¨ 國家環境教育獎
環境教育
¨ 快樂學考古
¨ 時間魔法師2015冬季考古營
¨ 探見鹽水溪大昌橋下先民足跡
台南藝文
¨ 文化首都心地標 3D藍曬圖啟動
社區營造
¨ 塘中老水牛 大洲農村寶
¨ 白蓮霧故鄉 社內逗陣行
¨ 中榮學環保 家事皂推廣
¨ 社內阿嬤種菜真骨力
樹谷生態
¨ 樹谷裡的紅蜻蜓
社會關懷
¨ 喜樂音符讓愛飛揚 樹谷聯歡晚會
¨ 團長張智真奉獻獲獎無數
¨ 蘆葦節奏樂團
考古專欄
¨ 小貝殼PK大鯊魚(下)
希望校園
|